少年不可欺,创意亦不可欺2014-12-02

法律说 少年不可欺,创意亦不可欺

这两天,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长文在微信圈中传的沸沸扬扬, 19岁科技少年NIKO通过气球拍摄地球,该创意遭优酷制片人欺骗套取做商业广告,遂发长文《少年不可欺》怒揭被“欺骗”全过程!

少年可不可欺,一在人心,一在法律。优酷在此过程中是否有违商业道德,有悖江湖道义,人心自有一杆称,自会做出判断。但少年可不可欺,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法律。

那么,少年的维权之行路在何方了?创意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了?

从少年一文所说来看,似乎事实是这样的,少年和伙伴在今年9月成功放飞热气球拍摄地球,并把航拍照片和经历以《追气球的熊孩子》为题撰文发布上网。随后优酷工作人员联系到他,称想合作拍摄一部展现他们行为的纪录短片,后双方通过邮件达成一致,少年及伙伴将和优酷进行拍摄合作,将“追气球的熊孩子”这一故事制作成创意短片。不料随后优酷工作人员不断以各种借口延期拍摄,并最终以资金问题为由告知少年及其伙伴无法拍摄。但优酷后来自行发布了另行拍摄的《追气球的熊孩子》的商业广告短片,植入了陌陌、雷克萨斯等多家厂商的广告。少年指责优酷盗取创意,并使用了他们热气球航拍的部分照片,但优酷工作人员否认。此事曝光后,优酷和陌陌均发表声明称将调查此事,陌陌还停止了广告片的推广。

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优酷到底欺了少年什么?少年的想法是很清楚的,这个片子是我想出来构思出来的,你本来是找我要拍这个片子,后来把故事、创意还有照片都拿到了说是没钱拍不了,再找别人拍了这个片子,那当然是欺骗。

我们知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只有两种途径,一为约定,一为法定。

少年与优酷的磋商接触从法律上来说由于并未达成任何约定,所以,不能视为构成合同,也即没有通过也即没有通过双方合意产生任何对双方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条款。但是,如果少年的说法属实,那优酷就存在利用缔约的机会获取少年的这些故事经历、创意、照片而后以其它理由不与少年缔约而是自己直接使用这些成的同时,也真诚的送上忠告,在现代社会,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天马行空的创造,也离不开对法律规则的遵重和掌握。愿每一位创业路上的少年们都能在法治的天空下展开翅膀自由的飞翔。举报

关键字: 少年 创意 气球 法律 照片

上一篇:爱奇艺投屏版权受限怎么办下一篇:广告语能注册成商标吗?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代写

一、《申请表》《说明书》《源代码》3个文档

二、300元/案子,3天内交付

三、电话/微信:139-9853-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