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因音乐版权而引发的争议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本期文章中,全好小编将为大家以问答的形式带来:音乐版权使用风险如何管控的问题,供大家阅读、学习。

问:音乐内容形式多样,如何从版权角度进行基本区分?

答:正确使用音乐版权内容,控制法律风险,首先需要明确其存在的几种主要形式。

1、音乐作品类内容: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3项的规定,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最常见的音乐作品表现为曲谱和歌词,曲谱可以和歌词分离单独构成作品,歌词也可以单独构成文字作品。

2、音乐录音制品类内容: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2项的规定,录音制品是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音乐录音制品,因其独创性不足,无法获得与音乐作品同等水平的保护,而落入邻接权保护范畴。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音乐呈现方式,除了现场表演,就是录音制品。录音制品通常以黑胶唱片、磁带、CD、数字版本等多种格式存储,其承载了音乐作品的具体表达。

3、音乐视听类内容:包括音乐类电影作品和类电作品、录像制品等。与录音制品类似,录像制品因其独创性不足,无法获得与电影作品、类电作品同等水平的保护。例如,KTV播放和演唱用的各种音乐视频版本(常见的包括音乐MV、Live版、微电影等)即为该类内容;而时下大热的各种音乐类综艺节目,通常归属于类电作品。

问:音乐版权使用风险控制,主要涉及哪些权利主体?

答:首先,与音乐版权相关的原始权利主体分别是词曲作者(如果是音乐类视听作品,则权利人为制片方),后续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会相应出现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版权代理机构、集体管理组织、音乐分发平台、衍生品开发企业、演艺公司、电台电视台、电信运营商、硬件设备商、网络节目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等相关主体,音乐版权和相关权利会在多类主体的参与下得到扩展与丰富。

问:音乐版权使用风险控制主要涉及哪些权利?

答:与音乐版权相关的权利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区分。

人身权:主要包括作者的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表演者表明表演者身份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以署名权为例,其内涵包括署名或不署名、署真名或署其他名等多种方式,表演者表明身份的权利可以参照署名权适用。近年来因为署名权纠纷引发的诉讼频发,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金马奖获奖影片《影》署名权纠纷案中,原告认为制片方在未采用其音乐创作情况下,使用与原告版本高度相似的音乐作品,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

财产权:主要包括词曲作者的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放映权、摄制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等,表演者的现场直播权、首次固定权、复制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电视台播放权。其中,如要在网络音乐平台进行播放、缓存、下载等方式使用录音制品,至少需要获得词曲作者、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缺一不可。对于时下流行的网络音乐表演直播定性问题,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该行为属于表演权规制范畴,也有学者认为应该适用兜底条款中的“其他权利”。

此外,部分授权协议中出现的机械灌录权、影音同步权、公开播放权等表述,属于音乐版权领域惯用术语,在我国现行法中找不到准确对应的权项。虽然根据行为特征和实质内涵,可以通过法律解释将其与复制权、表演权、摄制权、放映权等进行近似对应,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产业形态创新带来的权利复合与外延,容易造成法律适用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困惑和冲突。笔者认为,出台行业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司法解释,或者行业组织制定指导意见,将会有效引导行业实践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全好知识产权,专注于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等知识产权业务。如果有任何需求,欢迎咨询企业热线:13998539835或者点击网站在线客服咨询。

关键字: 音乐 版权 署名权 权利 制品

上一篇:思源宋体cn版权下一篇: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莱阳市城厢通广一汽配件经销部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代写

一、《申请表》《说明书》《源代码》3个文档

二、300元/案子,3天内交付

三、电话/微信:139-9853-9835